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歌曲分类 >都来看看祖辈们是如何结婚的,阿鲁科尔沁传统的汉族婚礼流程和礼仪!

都来看看祖辈们是如何结婚的,阿鲁科尔沁传统的汉族婚礼流程和礼仪!

发布时间:2022-06-12 02:10:19
作者:阿旗文化

 提示点击上方蓝色字 即可关注本公众号


阿旗微视界 古泓出品

阿鲁科尔沁 -- 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有太多值得我们纪念、追忆和缅怀的过往。

我们以时间为轴,还原草都的前世今生,让更多的人了解这可爱、可敬、可叹、可歌的魅力家乡!

话止于此,加入我们的行列,回到过往的岁月,探寻那丢失的记忆!

已开通日期检索,回复日期,如: 20150609,即可查看6月9日推送的资讯(即微视界第一期)!回复20150610及以后的日期,可查阅对应日期的资讯!


解放前,本旗汉族的婚姻要听从“父母之命,媒人之言”。讲究门当户对。虽然是一夫一妻制,而官吏、富裕之家则往往一夫多妻。婚姻嫁娶之俗主要如下:

入赘婚。习惯上称“养老女婿”。聘礼重,家里贫穷,娶不起妻子,“家贫子壮则出赘”,只好到女方家上门,以身为质入赘。旧社会强调血缘关系,“入赘”到女方家的男子被人瞧不起,认为是“倒插门”。

姑舅表婚。本旗汉族有姑舅表婚习俗,为“亲上加亲”。但有限制,即姑妈的儿子可以同舅舅的女儿结婚,而舅舅的儿子则不可以与姑妈的女儿结婚,称“姑妈做婆”。如果舅舅取自己的外甥女作儿媳,则被认为是“骨血倒流”,严遭禁止。

两姨表婚。即姊妹的子女之间成婚。

亲许亲。即姊妹俩嫁给兄弟俩的习俗。

转房习俗。即兄亡后嫂嫂转嫁给弟弟,或弟弟亡后弟媳转嫁给兄。

续贤习俗。即姊亡后,妹妹续嫁给姐夫。

童养媳,穷苦人家为生活所迫,女儿长到六、七岁,送交婆家收养。女孩年龄小于男的称“童养媳”,大于男者称“等郎媳”,有的相差十余岁。等男的长到十五六岁成年期,择吉过门成婚。童养媳和等郎媳在婆家饱受歧视和压迫。

冲喜亲。主要在有财有势人家,给儿子订亲后,儿子病重或双亲有疾时,想借喜事冲破不祥,便提前择日接亲办喜,致使一些年轻女子冲喜之期即成寡妇。

解放后,,废除包办买卖婚姻、一夫多妻、冥婚、童养媳等陋俗。随着本旗汉族人民经济的发展和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兴起了男女自由恋爱,自愿结合的新风俗。




汉族婚礼程序的进展过程,古时讲究“六礼”。

即所谓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个程序。

1. 纳采,就是择配,提亲,俗称“说媒”。

2. 问名,就是俗称“讨八字”。讨回女方的出生年月和时辰,男方八字相合,才可定亲。古代的问名,含有女方自谁氏所生,是亲生还是收养,是正室还是继室所生。封建时代为求门当户对,问清嫡庶关系视为至关重要。

3. 纳吉,就是正式提亲。合八字之后,得了吉兆,认为婚姻可以成立。男方通过一定的仪式告知女家,谓之纳吉。

4. 纳征,就是送彩礼、嫁妆。征者,成也。未送彩礼,婚姻未必可成。

5. 请期,就是择定娶亲吉日良辰,用口头或书面形式通知女方,征求女家同意,故用“请”。

6. 亲迎,就是“娶亲”。娘家派人或亲自迎娶新娘。

汉族“六礼”之俗由来已久,在流传过程中具体仪式又有许多变化,不断赋予新的含意。

但作为婚前仪礼的基本程序,仍然保留。




1、相亲

旧社会,青年男女之婚姻,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鸡随鸡,嫁狗随 狗”。家中有到婚龋的男女,认为“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父母便为儿女操心。有的求媒提亲,有的媒人自己上门。经媒人撮合,双方家长同意,女方叔叔、兄长等择吉日在媒人陪同下到男方家,俗称“相门户”。相中了,就在男方家吃饭(不吃饭说明没有相中)。

之后,经媒人双方商定,择吉日(一般为双日)举行订婚仪式。


2、订亲

女方及其父母、叔叔婶子、兄弟、姐妹、姐夫等亲属一行(双数)在媒人陪同下到男方家,俗称“换盅”。男方家族主要成员及亲属都要与女方来客见面,互相认识。先喝茶,吃点心,称“摆茶架”。然后设宴招待。宴席进行中,男女双方父母要“换盅”,男女双方交换信物。男方到各桌敬酒。宴毕,女方给男方父母及长者、兄嫂等敬茶或点烟。俗称“满水’’。受茶者须给女方赏钱,俗称“满水钱”。女方的父母也要给男方赏赐礼品。之后,男方的父母将被褥、枕头、衣料、首饰、棉花等交给女方父母带走,俗称小聘或小礼。

翌日,男方要带礼品到女方家“认亲”。女方设宴招待。从此男女双方对双方老人的称谓变为一致,俗称“改口”。


3、彩礼

彩礼,也就是俗称的“送彩礼”。是订亲小礼过一段时间后,要送大礼,表示完聘的一项重要订亲仪礼。彩礼的多少,要由女方家的要求和男方家的经济状况而定。男方家向女方家送首饰、衣服、布匹、绸缎、酒、茶叶、还有一只鹅,代替古代婚礼中的雁。女家收到男方的彩礼后,便做嫁妆和陪奁。

四合,亦称四合礼,分大、小两种。婚礼前数日,男方经媒人要向女方家送四样礼物,俗称“四合礼”。大礼有:出一百斤肉的活猪一口、酒百斤、米百斤、小麦粉百斤。小礼有:红头绳一对、腿带子一付、袜子两双、胭脂一盒、雪花膏一瓶。


4、婚礼

汉族中“从夫居”家庭占绝大多数。无论是嫁姑娘或娶媳妇,都被认为是儿女的终身大事。嫁娶两种仪礼,在男女双方家庭中均受到重视,仪式和程序繁多。




本旗汉族婚礼有如下程序:


祭祀。婚礼吉日的前两天要先祭祀祖先。新郎要亲自去祭祖坟,焚香、烧纸、压坟头纸,通禀祖先,家中将办喜事。


拜喜。又称拜客或报喜。祭祀祖先后,新郎到亲友家,通报某日择吉完婚,邀请亲友届时光临。解放前,右的人家为壮大声势,设旗、锣、伞,前后丁马的仪仗队。新郎、伴郎骑马行进,鸣锣开道,鼓吹喇叭,将抵亲友家,要下马。主人迎来,支客引新郎、伴郎给主人抱拳行礼。支客在旁告以新郎于某日成亲。特来拜喜,邀请合家光临。


娶亲。亦称接亲。在喜日的前一天,随娶新娘的花轿或小车子,娶亲一行人马奔赴女家。新郎须十字披红。鼓乐队给新郎礼帽左侧插一朵红花,要给鼓乐队赏喜钱。娶亲队伍举旗凑乐抵女方家。女方父母迎出门外,新郎、伴郎滚鞍下马。新郎向岳父母躬身行礼。然后,新郎一行被请到客房,看茶、设宴。


新娘上轿。翌日早晨,新娘身着红袄红裤,称为福衣。鞋外套黄套,盖蒙头红。轿上随带娘家陪送的妆奁、子孙饺子。由娘家长兄或弟弟背至轿上。新娘须哭几声,流的泪水越多,预示娘家越兴旺。鞭炮齐鸣,锣鼓喧天。新娘上轿后,鼓乐队再给新郎右侧插一朵红花,称为“双插花”。女方家给鼓乐队赏钱。


拜堂。新娘花轿抵新郎家,花轿落地后,无论冬夏都要用盆火烤新娘手脚,公婆要给新娘“压腰钱”。然后由一对女宾相铺红毡于地,扶新娘下轿。站立红毡之上,二人接毡,二人扶持导行,在红毡上行走,新娘脚不能沾土,行至天地牌位前,新郎新娘双双行跪拜礼。再拜父母、夫妻对拜,俗称拜天地。


入洞房。拜完天地,新郎用红丝绸牵新娘,不可踩门槛,到洞房炕前,让新娘右脚踩红布包裹的粘糕上炕,称“一步登糕”(高)。粘糕由老公公吃一口,包好置于房顶。之后,新郎用秤杆挑下新娘蒙头红。至此时,新郎新娘才能见面。新郎新娘面向“喜神”坐一刻钟。新郎下地活动,新娘坐福。这时煮好新娘带来的子孙饺子,公婆、新郎、新娘合家人品尝。也有的吃长寿面或饴恪。四个时辰的福运坐完,新娘脱去福衣,由妯娌、姐妹给新娘开脸,梳媳妇头。至入夜,由弟弟辈份者闹洞房,借以增加欢乐热闹气氛。


磕头。新婚次日,新娘新郎盛装打扮,在堂屋向祖宗牌位跪拜,向父母叩头。赏礼拜钱。


回门。亦称“三朝”回门。第三日,新夫妻俩去女方家探望,俗祢回门。


酬客。结婚仪礼结束,男方为酬谢婚事而操劳的亲友,特设宴酬客。





下期预告:

1. 明天来一个“阿鲁科尔沁剿匪记”,热烈欢迎小伙伴来阅!

2. 来个民族分布类的专题好了,说说阿鲁科尔沁自古以来的民族结构

3. 下期彩蛋,冒晓得是啥子!


注: 抽个时间整理个汉族传统居所方面的专题!



专业网站、手机网站开发、微传播、互联网技术支持:18747159993




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可查看

“给小伙伴们说两个阿鲁科尔沁的民间小故事,你绝对没听过! ”

图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