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歌曲分类 >10首适合孩子聆听的钢琴小品

10首适合孩子聆听的钢琴小品

发布时间:2021-08-26 21:04:09
作者:寻律DiscoverMelody

音乐让生活更美好

Live to Love Music

寻律 Discover Melody

寻律 Discover Melody 由欧美专业老师执教,为孩子连接全球最优质的音乐师资。


钢琴小品的创作犹如一片汪洋大海,为了使小朋友们更容易接受,我们先从较通俗易懂的小品开始,带领大家进入钢琴的世界。希望孩子能切身感受到,钢琴小品带给你的亲切、温馨和甜美。 


巴赫

《平均律第一首前奏曲》

(圣母颂)



《圣母颂》并不是巴赫的作品,而是作曲家古诺所写,但其伴奏用的却是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首的前奏曲,但很多人并不了解这一事实,误把《圣母颂》嫁接在巴赫的头上。不过平心而论,这首C大调的前奏曲确实精美绝伦,集纯洁、宁静、明朗于一身,满怀美好的期盼,以这样一首乐曲作为《圣母颂》的伴奏,确实是恰如其分。最难得的是,古诺竟将它与自己歌曲的旋律结合得天衣无缝,浑然一体,可谓巧夺天工。




 海顿《小夜曲》


这首小夜曲曾经很长一段时间被认为是交响之父海顿所做,后为学者考证实为德国作曲家Roman Hoffstetter的作品,原作为《F大调第十七弦乐四重奏》的第二乐章,后来被改编成钢琴曲、小提琴曲等多种版本。这首小夜曲色彩明朗,轻快的漫步节奏和娓娓动听的旋律,具有一种质朴的情调,表现了典雅的意境。





莫扎特《小星星变奏曲》


这也是钢琴历史上不朽的作品,此曲是1778年初夏,莫扎特停留巴黎时,为一位女弟子而作的。音乐主题出自一首古老的欧洲民谣,原题为“ 啊!妈妈,我要告诉你”( Ah, vous dirai-je maman),并且好几个国家用不同的语言歌唱过。在中国被称为“小星星变奏曲”。这个主题的节奏与旋律单纯质朴,莫扎特为它配上十二段可爱又富有魅力的变奏,旋律流畅,变奏自然,是最富有莫扎特天使般童趣的作品之一





 莫扎特《土耳其进行曲》


很多人都以为《土耳其进行曲》是莫扎特写的一首钢琴小品。实际上,它是莫扎特《A大调钢琴奏鸣曲》K331的第三乐章。这首乐曲之所以成为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代表作,是由于其三个乐章都很成功,有趣是第三乐章的独特而别致的风格,更是前两乐章所无法比美的。这首钢奏曲是作曲家于1778年在巴黎写成的,当时他才22岁。全曲表现出一种带有童贞般的单纯,像这种快活的节奏,在莫扎特的作品中屡见不鲜。如果你熟悉土耳其音乐,你会感到这支曲子土耳其民族风味并不浓。但是,在当时来讲,它的风格已经破除了俗套,乐曲显得独特而别致、又由于这支曲子的曲调流畅动听,技巧又不难,因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贝多芬《致爱丽丝》


这首小品的知名度不亚于作曲家的《命运》交响曲,也是举世著名的钢琴小品,也是全世界琴童几乎必弹的作品。关于这个曲子的来历,有很多版本,其中有一个很美好的传说:一位名叫爱丽丝的女孩,她为了帮助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在弥留之际实现看见森林和大海的愿望,而四处求助别人。贝多芬为此非常感动,特地在圣诞夜为老人演奏了一段美妙的音乐,听着听着,老人仿佛看见了阿尔卑斯山的雪峰,塔希提岛四周的海水,还有海鸥、森林、耀眼的阳光,于是安详地合上了双眼,不再有孤独和悲怜。之后,贝多芬便将这个曲子献给善良的姑娘爱丽丝。





巴达契夫斯卡《少女的祈祷》



这首《少女的祈祷》。正如作品的名称那样,它是名副其实的少女所创作。作者巴达捷夫斯卡是一位波兰少女,在十八岁的花样年华里谱写了《少女的祈祷》,二十四岁便离开人世。她的青春是短暂的,但她留下的这首钢琴作品,却是一支永开不凋的鲜花。这首作品最初刊登在法国巴黎一家音乐杂志的副刊上,但很快就不胫而走,成为畅销一时的名曲,此后相继以八十余种不同版本风行全球。




 舒曼《梦幻曲》



1838年,热恋中的舒曼写信告诉克拉拉:“记得有一回你对我说在你面前我就像个孩子。无论是不是这句话的影响,总之,我突然有了灵感,即席写了30首有趣的小品。”在其中,就有这首《梦幻曲》。在这首作品中,我们可以够明显觉察到诗歌般层层递进但又有些微妙变化的律动感。人们对那四个小节旋律既熟悉又喜爱,那些轻盈融情的歌,是每个聆听此曲的人心中的旋律,它叙述着人们儿时的美丽的梦,也抒发着理想世界的温暖、深远与甜蜜。梦幻主题是永恒的,也是不朽的,细腻的音乐表情,丰富的和声语言,引人入胜的表现力,使这首短诗充满了诗情画意,令人百听不厌。




 肖邦《降E大调夜曲》

要想认识浪漫主义的音乐的独特韵致,肖邦的作品是当之无愧的首选,肖邦似乎命里注定是为钢琴而生的,在他的笔下,钢琴以独有的声音诗意地吟唱起来,音乐的个性与钢琴的特性如水乳交融一样和谐。我们不妨先从夜曲听起,细细体会乐曲中所弥漫的惆怅和冥想,以及其中包含的激动与叹息,你会感到夜晚的风格是统一的,而夜中的情调又是如此得不同。本曲作于1830年,是肖邦夜曲中最脍炙人口的一首,也是最明朗的一首,它具有典型的肖邦早期作品的风格,平易优美、饱含诗意,恬静优美的旋律和精雕细琢的钢琴织体是其主要的特点,描绘着大自然的夜色,也倾诉着作者心灵的话语。





李斯特《钟》



本曲的主题源自帕格尼尼《第二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的主部,据说李斯特听完原作大为震惊,决心在钢琴上也要模仿出小提琴那鬼使神功的技巧。旋律虽然优美动听,但需要演奏者极高超的钢琴技巧。在这里,他把轻盈活泼的小提琴主题移植到钢琴上,以各种不同的织体和技巧在各个不同的音区作了形形色色的变奏,我们可以从中模仿小提琴演奏技术的断奏、跳弓,十分新颖地在钢琴上做出前所未有的表现方式,像同音轮指、长串的半音阶进行、单手带旋律声部的颤音,连续的八度进行和左手远距离的八度大跳等等,这在当时都是骇世惊俗的,超乎一般钢琴家的能力极限,即使在今天也听众叹为观





 德彪西《月光》


1889年,德彪西在巴黎参观“万国博览会”,这里一些东方国家展览厅里都放送东方音乐,德彪西新奇地发现,这些东方国家音乐的曲调、和声、调式……等等,都和他从学院里学到的东西截然不同,这使他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并对东方音乐作了些研究。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德彪西确立了一种崭新的音乐风格——印象派风格,在德彪西之前,音乐虽然也有各种流派,但他们都是以旋律为中心,旋律在乐曲中占主导地位;而印象派则更注意的是音乐色彩变化以及它们反映在人们脑子里的印象。其它一切如旋律、和声、调式、调性等都是创造色彩的手段。钢琴曲《月光》就具有以上这些特色,这支曲子,作曲家在当初并不是作为一首钢琴小品写成的。它原来是《贝加摩组曲》中的第三首,作曲家以清谈的笔墨、朴素的音调,给人们描绘出一幅万籁俱寂、月光如洗的图画。


文章来源自网络


联系我们


由欧美顶级音乐学院老师执教

为孩子连接全球最优质的音乐师资


微信 | DiscoverMelody

微博 | 寻律DiscoverMelody

官网 | www.discovermelody.com


纽约 | 温哥华 | 上海 | 北京


联系客服

微信 | DiscoverMelody-1

            DiscovermelodyCS

电话 |  1-888-5-MELODY (北美)

                  400-016-1216(中国)

邮箱 | service@discovermelody.com

长按扫码领取【试课】
加入【寻律】 与欧美名师一对一  

体验原汁原味的音乐线上器乐课程  

图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