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联盟故事 >【源说南澳】走进南渔 解锁疍家“文化密码”

【源说南澳】走进南渔 解锁疍家“文化密码”

发布时间:2021-12-04 21:42:26
作者:美丽南澳

编者按

余秋雨先生在《文化苦旅》中曾写到:是天地,给了我们生存基座,因此也给了我们文化基座。南澳,这个位于深圳东部大鹏半岛最南端的小镇,因为山海的垂青,更多了一份质朴和宽广。几百年来,这里的居民生息于此,以海为家,因此也被称作“水上人”或渔民、疍家人”。如今,早已不再靠海为生的南澳居民有着怎样的生活状态?又是谁在默默地守望着传承已久的“疍家文化”?

 背依风浪山,面向月亮湾。

南渔

这个总人口不过1500人的社区,

却几乎囊括了所有疍家文化的元素。

这是南渔的幸运,也是南渔的骄傲。


舞草龙队员“扎龙”(摄影 周炜)


舞草龙:南渔人的“嘻哈盛典”

对于71岁的何连胜来说,每年的大年初二向来是“大日子”。这一天,他将带领130多人的草龙队,来到天后庙前的海边祭拜天神和海龙王。点燃香烛、合掌祈祷后,由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者进行“点睛仪式”,随后,万支香火将一齐被点燃,插在草龙的龙头、龙身、龙尾和龙珠上。这样庄重而盛大的活动,被当地人称为“舞草龙”


舞草龙活动在每年的大年初二举行(摄影 周炜)

中国人常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尽管90年代后,南渔人渐渐不再以打渔为生,但我们不难看出,这里的人对大海依然有着崇敬之情。对南渔人来说,“舞草龙”正是这样一场意义非凡的“嘻哈盛典”。


【草龙舞】

                        南方沿海特色的一种民间舞蹈,历史悠久,保存至今。草龙舞俗称“一天龙”,这是因为渔民以船为家,只能在年初二当天上山割草、制龙、舞龙、化龙,所有的活动都在一天之内完成。草龙的制作颇为繁琐,主要用“剑草”和“净草”来扎成。剑草较长较硬,便于稳固“龙节”长度; “净草”较柔软,便于插香。草龙由龙头、龙身、龙尾和龙珠组成,草龙扎的节数必须是单数,节与节之间用红绳连接,最终做成一条183米的“长龙”

“起龙咯!”年初二傍晚7点, 舞龙队员开始欢腾起来。舞龙头的师傅首先要向着天后庙俯首三拜,接着,一条条草龙插满香火,点亮南渔的大街小巷。火龙所到之处,南渔居民以礼迎接。游行完整个村子后,舞草龙队伍会来到南澳的月亮湾码头,举行“化龙”仪式,意味着龙归大海,风平浪静。锣鼓声、欢呼声交织在一起,这一刻,南渔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坚信,未来的日子将会越来越美好。


2006年12月,

南澳草龙舞被批准为

深圳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2007年6月入选

广东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水上迎亲:别样的婚礼

白婚纱、小教堂、鲜花蛋糕是很多女孩眼中浪漫的“梦中婚礼”。然而对阿敏来说,举办一场热热闹闹的水上迎亲婚礼,既是自己的梦想,也是对疍家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疍家人婚礼极具特色(摄影 周炜)


疍家人

即沿海地区水上居民的统称。自古以来,南澳的渔民娶亲,婚礼都在海上举行。渔民们为把婚礼办得隆重,逐渐形成水上迎亲的舞蹈,这种渔家婚娶时的传统舞蹈起于明朝中期,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疍家婚礼是南渔人一生中最难忘的记忆(摄影 周炜)


南澳疍家人娶亲时,新郎家的船泊左边,新娘家的船泊右边,船头对船头,而且要求新娘家的船头要高过新郎家的船。船身要挂三角旗、挂长礼炮、挂喜帐,船门头上还要贴上喜字和一帆风顺的大红字,船上锣鼓喧天、炮竹声声、热闹非凡。


解放后,渔民们陆续在岸上盖房,故此传统迎亲习俗,慢慢地转移到了岸上。如今,疍家的这一习俗编成了富有艺术特色的水上迎亲舞。这个舞蹈人数众多,场面宏大,将水上人家婚礼的动作、习俗演绎得淋漓尽致。


司鼓、司锣,手执葵扇的“媒婆”……在旁人看来“土气”十足的疍家水上婚礼,是南渔人一生中最难忘的记忆。


疍家文化的守望者


“我小的时候,家里人就带我来天后宫拜妈祖了,那时候可比现在热闹,吃斋宴,赏戏剧,村民们玩得很开心!”作为舞草龙的传承人,何连胜对南渔天后宫的感情更为深切。


舞草龙的传承人何连胜(摄影 周炜)


天后宫

位于南渔社区的这座天后宫,始建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由于多次遭受严重破坏,天后宫原貌难以修复。为了让天后宫换“新颜”,71岁的何连胜和68岁的郭赞明担起了重任。他们四处奔波筹集捐款,后来,在市、区、办事处及爱心人士的关心支持下,南渔于2013年上半年开工重建天后宫。天后宫见证了南渔的荣辱兴衰,目睹了南渔人民的日子变得越来越好。它早已与南渔融为一体,成为南渔人民集体记忆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它寄托着南渔人民对安定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了历代南渔人民传统精神文化品格的象征。

“这天后宫外面墙壁上的每幅画,都有妈祖的一个传说故事。” 何连胜饶有兴趣的跟我们谈起天后宫的历史文化。作为土生土长的南渔人,何连胜和郭赞明义务“守护”这座天后宫已有十几年的光景。每天清晨8点,两位老人都会准时来到天后宫,除了引导前来参观和祭拜的人,他们还兼任着检查消防安全等繁琐的工作。


“我们希望天后宫能依然在这里,守护着每个人。” 何连胜说。


周炜拍摄的照片


再平凡的人,也能为生活留下深深的印记。疍家文化的守护者并不孤独。周炜,文化爱好者、摄影家。为了记录下南渔人的点点滴滴,他义务为南渔社区拍摄下千余张照片,这些照片不但反应了南渔现在的生活面貌,也给南渔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如今的南渔,

像从前一样安静地坐落在南澳镇一隅,

在大海与天后宫之间闪闪发亮。


来源:深圳新闻网、大鹏网

记者:黎阳 

通讯员:周炜 石东梅

编辑:小小南




图标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