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从大家了解的《致爱丽丝》到大家所不了解的悲斗愤:神

从大家了解的《致爱丽丝》到大家所不了解的悲斗愤:神

发布时间:2022-04-09 18:42:14
作者:小山的岛



先简单介绍下耳熟能详的致爱丽丝的背景资料:


1809年悲斗愤创作了“皇帝”协奏曲,也是在同一年,歌德的剧作《艾格蒙特》上演,承担演出的维也纳柏格剧院委托悲斗愤为之配乐。悲斗愤为之写了9段配乐。其中的序曲最有名。目前人们认为那首甜蜜的《致爱丽丝》是1808,或者1810年诞生的作品。对于这首钢琴曲,有一个可能的解释,就是当时悲斗愤着情于自己的学生,年仅18岁的特雷莎·马尔法蒂(Therese Malfatti),他将马尔法蒂对他的尊重和爱戴视为爱情,而且认为这段“婚姻”十拿九稳,便写信给好友韦格勒(Wegeler),向后者帮忙申请得到自己在波恩的出生证明。可惜,悲斗愤这一梦想永未成真。他打算在一次由马尔法蒂父亲举办的宴会上向女方求婚,而且将写好的一部小曲(Bagatelle)带上,准备即席题献。可是在宴会上的悲斗愤喝醉了,不但忘了求婚,而且字迹潦草地在封面上写上“Für Therese”。当人们在马尔法蒂身后发现这部小曲的手稿时,便误认为上面写的是“Für Elise”(即《致爱丽丝》)(整理自Wiki)


另一说爱丽丝是一个指代,就是他书信中提到过的“永远的爱人Unsterbliche Geliebte”。众说纷纭,大家对这个人到底指的是谁有很多讲法,唯一可能知道的车尔尼,但是并没有留下任何记载。


可以确定的是爱丽丝的创作年限属于悲斗愤中期,悲斗愤的创作时期和他的整个生命都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I:(Op.1~Op.25?)(1804/05年之前),第1~11奏鸣曲,第1~3交响曲,个人英雄主义的突出,向往革命的精神,代表作:悲怆奏鸣曲,第一奏鸣曲献给海顿,1、2号协奏曲,英雄交响曲


II:(Op.26~Op.106)(1815年之前),最高产的时期,第12~28奏鸣曲,第4~6交响曲,第3~5协奏曲。对生活的控诉,对自己的探索。


III:(Op.107~Op.136)(1816年到逝世),最辉煌的,形而上的时代,第29~32奏鸣曲,第7~9交响曲,弦乐四重奏。对命运的控诉,对全人类的探索。




综合看三个时期,每个时期不但伴随着悲斗愤创作的高潮低谷,身体状况的好坏,生活中和亲人朋友的离散,尤其是感情生活的涟漪。第一时期,发现有耳疾,不愿向外界承认,对作曲家来说奇耻大辱。同时母亲去世,生活状况受到挑战,求婚失败;第二时期,开始尝试治疗疾病最后到借助助听器也听不见。弟弟去世,和弟媳争夺侄子的抚养权。追求有夫之妇,以及自己的学生失败;第三时期,完全耳聋。身边所有的亲人几乎都不在了。意识到自身婚姻的不可能。


但也正是三起三落,铸造了三个不同风格的悲斗愤,递进式的悲斗愤。尤其晚期的悲斗愤,是人类写和声的制高点。那时候简直是凤凰涅磐重生,已经完全摆脱了听力的限制,以凡人之身,之能力,却达到巴赫,莫扎特那般,神的境界。从一个大家根本无法体会到的高度组织和声,尤其推荐最后三首奏鸣曲以及第九交响乐“大合唱”的辉煌乐章。


最后解释下,悲斗愤不写成贝多芬的原因。音译也好意译也好,最切合他风格的翻译国内很多翻成悲多愤,但笔者感觉更进一步,更贴近德语发音的翻译最好的就是就是悲、斗、愤,贯穿其一生的经历,感触,创作风格。



图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