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我们的婚礼是不是一场演给他人的“戏”

我们的婚礼是不是一场演给他人的“戏”

发布时间:2022-02-23 03:11:07
作者:昊然婚礼课堂

     前天跟一个朋友吃饭,他说你们这些做司仪的太假,我说为什么,他说,你不觉得当下的婚礼就是演给别人的一场戏吗?有这种想法的不只是他一个,我问过很多身边的年轻人他们也有类似的看法。


    在我们大多数人眼里,举办婚礼本就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在家人和朋友的「祝福」中举行仪式,这是人生中的一个里程碑也是最美好记忆。但是现在的婚礼为什么让很多的年轻人不喜欢,甚至会觉得当下的婚礼是演给他人的一场戏呢?


    因为当下的婚礼在他们的眼中一个掺杂着权力结构的、「中西合璧」的怪胎,将每一对新人搞得疲惫不堪,最后不得不用「真爱」来为自己催眠。

 


    一提到婚礼二字,年轻人眼中一定会有「盛大」「浪漫」「梦幻」乃至「奢华」等幻想,但实际上,这些对于所谓「西式婚礼」的刻板印象,都源于近几十年来媒体与社会中消费主义的渲染。


    传统的西式婚礼,指的是婚礼,通常在教堂中举行,强调的是宗教上「以上帝之名」的承诺。婚礼的仪式由神职人员(一般是神父或者牧师)主持,也与教堂里举行的弥撒(Mass)有相通之处。


    真正参加过教堂婚礼仪式的人都知道,整体气氛与其说是「浪漫」,不如说是「庄重」——在过去,宗教在家庭与社会中的地位不可忽视,接受洗礼、参与宗教仪式和宗教组织都是社会化的一部分,而婚姻,自然也需要「上帝的见证」才能合理合法。


    实际上,「浪漫爱情」在婚姻中的地位,在西方一直要到维多利亚时期才被普遍强调起来。当时的新兴中产阶级逐渐脱离了宗教和家庭传统,注重个人生活,所谓「罗曼蒂克」的意向开始走入婚姻与关系中。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和丈夫阿尔伯特的婚礼上,选择了一袭象征「纯洁」和「独特」的白色婚纱,一时成为上流社会推崇的标杆,「White Wedding」一时风行。白纱象征的「纯洁」,作为一种传统被保留下来,并被赋予了浪漫的意象,究其根源,是当时对于性别角色和婚姻的认知。

    后来,婚礼的消费主义之风随着改革开放刮进了国内,其中影楼和酒楼可谓是其中的急先锋。对浪漫婚姻的想象,取代了过去的「为革命而结合」的叙述。


    在没有教堂、缺乏公众空间的中国大小城市,酒店和酒楼成为了为数不多能够「聚众」的场所,由婚庆公司安排主持的流程成为了流水线产品,嫁接了「宣誓」「交换戒指」「亲友见证」甚至「父亲把女儿交给丈夫」等在西方影视作品中频频出现的浪漫桥段,并配备了服装、道具、音响乃至摄影等一切必备的要素,生产出了一整个套路。

    其中也有令人哭笑不得的「本地化」。铺张的中式酒席,自然而然地代替了西式的冷餐,而西式婚礼中的「第一支舞」,因为大部分人群并不擅长在类似场合进行「过分的肢体表达」而被拿掉;

    婚礼就仿佛一场设计好的表演,是一种拼贴了各种元素的自我发明,一切的目的都在于宣告:我们已经把我们的婚姻,按照世人的想象,塞进默许的社会规则里,并接受人们的承认

    当然,话又说回来,即使当下的婚礼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至少也是从父母之愿吧,就算是演给他人的一场戏,那我们也要把这场戏“演”的精彩,“演”的投入,让“观众”能够记住,有回味感。


互动讨论


    欢迎参与话题讨论#婚礼到底是不是演给别人的一场戏#并在下方的留言区留言发表您的见解!


比公公强吻儿媳更过分的婚俗,辣一眼记一生!

没有才艺是不是真的就不好意思结婚?

昊然婚礼作品之“三箭”齐发

婚礼前父母推翻了儿女们选定好的所有色系,原因竟然是......

图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