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她把蜜月度成年,用单车承载所有故事

她把蜜月度成年,用单车承载所有故事

发布时间:2020-09-09 02:07:33
作者:一本OneBook



我不要星星,不要月亮,不要那个到不了的远方;不要计划,不要路线,不要再让那些生活的条条框框捆绑我的思想;不要伟大,不要理想,不要那么沉的抱负增加我单车的重量。我只要一个摸得着、看得到的地方,用我自己最自由自在的方式去走走看看。——聂小欠《总有一天会抵达》




上周日(2月19日),聂小欠携其作品《总有一天会抵达》,在成都「言几又」凯德天府店顺利举行了一场关于,骑行和梦想,生活与远方的读者见面分享会。



本以为此次分享会的主题应该是“在北美洲骑行的那些事”“关于北美洲骑行干货分享”“骑行究竟是怎样的一件事”“在骑行的过程中我们究竟能够获得什么”之类的,但当现场出现一位八卦之魂熊熊燃烧的主持人时,关于“中国媳妇与美国婆婆的那些事”“美国女婿与中国丈母娘的日常”“美国人眼中的中国是怎样的”等一系列话题似乎也足够精彩。

 

该聊的正事一句没少,该八卦的也一点没落。聂小欠说:

 

“如果有机会我们一起坐一次34小时的长途火车,我可以不喝水不睡觉全程不停歇地跟你讲我的故事,在你到站下车时,手机里留下了我的联系方式。”


聂小欠与先生骑行北美洲视频↓(美加篇)



聂小欠,一个自称不爱骑车,却带着单车骑行上万公里的单车长途旅行者;一个自称没有梦想,却把别人的梦想统统都做了一遍的梦想实践者;一个自称没有文采,却把自己的故事变成文字出版了一本书的作者。


去年5月至11月,将近6个月的时间,与歪果仁先生一起,两个人两辆单车,从美国北部出发,向西横穿过加拿大,并沿北美西海岸一路骑行,顺利在亡灵节前夕抵达墨西哥。这一路上,他们看过最美的风景,经历过最恶劣的天气,也有过因为伤病不得不暂停骑行的时候,但庆幸的是,他们都和最爱的人,一起折腾出了最向往的自己。


● 不是第一次为了旅行而放下一切,也还是会紧张,会迷茫,会不安。

 

辞掉工作,退掉房子,丢掉很多的东西,结束现有的优越生活,去开启一段长时间没有收入,甚至还要花掉很多积蓄的生活。而每一次旅行结束后,再次回到现实的生活中,一切归零,生活就好像是被重启了一次。

 

而如今我还需要去一个异国他乡——美国重新开始我的生活,肯定会有压力。但毕竟我已经不是第一次干这样的事情了,从09年川藏线开始,到13年东南亚,到这次的北美。7年的时间,有3年的间隔年,42%的时间我都是在旅行的状态,所以我已经是一个算是一个老司机了(^_^),能够比较坦然的去面对这个相对迷茫的过程。




 即便有了孩子,也不会放弃继续上路

 

会有人问说,已经到这个年纪了,一直这样不安份,家里人会不会反对。骑行前我已经结婚了,至少了却了父母心头的第一件大事,而如今我们两口子已经做好了迎接家庭新成员的准备,所以父母所担心的事情,我们并不抗拒,其实旅行和家庭,并不一定是冲突的,你可以尽量的去平衡两者的关系,来打消长辈的顾虑。


当然也会有很多人说,生了孩子以后,你的生活就变了,可能就没有办法再像以前那样出去旅行,去玩。我个人觉得,只要心里还有这样的冲动和欲望,是不可能因为有了孩子而就此止步的,你所需要做的是如何去平衡你的生活和梦想这两个角色的分配。

 

我幻想过很多这样的画面,当我有了小孩后,我带着TA一起去徒步,或者我骑着自行车,在后面给TA加一个小拖车,带着TA出去看世界。我甚至想过,将来把我的故事分享给我的孙子孙女听,对他们说“你看你奶奶当年多了不起!”^_^,这是多么骄傲的一件事啊。




给生活加一点不切实际的幻想,也许更有滋味

 

在最开始,我对骑行这种旅行方式并没有概念,只是青春期时的莽撞行为。

 

第一次骑车,是租的车,因为想要给妈妈一个生日惊喜,临时决定骑车从成都到宜宾,地图上测算出来的距离大概是390公里。然后我就用乘法来算,如果平均时速是20的话,一天骑10个小时,就可以骑200公里,两天就可以骑到家了。

 

那个时候没有想那么多,上路了以后才知道,这个计划真的是一个非人的计划。大概从龙泉山开始,我就已经能够感受到从屁股传来的疼痛感,立马想去买尿不湿垫在座垫上,因为实在太痛了。后来我真的骑到家了,我妈也觉得很不可思议,问我为什么会想要骑脚踏车回来,但其实我也不知道,就是想标新立意吧。

 

但当我骑完之后,却体验到了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成就感,心里非常的愉悦,觉得还挺有意思的,有些着迷,然后就有了第二次、第三次……



我相信很多人,小时候都会一种侠客情结。我曾经幻想过背着背包,一个人走在非常辽阔的荒漠里,远处有一个非常硬汉形象的男人^_^(好花痴),开着吉普车从远处向我靠近,最后停在我面前,酷酷地对我说:“妞!上车。”然后我就把包扔上去,跳上车,消失在荒漠的尽头,仗剑走天涯。而骑行这种旅行试似乎满足了我的这种侠客情节的幻想。




骑行是一种不可复制的独家记忆

 

对我来说,这三次骑行的经历都是独一无二且无法复制的,我在书里有说过,我其实并不喜欢骑车,但又总是在骑车旅行,好像有一点奇怪,但我想说的是,

 

骑行是一种3D立体式的体验,你所经历的骑行故事是不可复制的独家记忆。


骑行作为运动来说,是相对枯燥的,动作单一,规则简单。但是如果把骑行当作一种旅行的工具,你的体验是3D立体的。你会清晰的感受到路面的每一次起伏,每一处颠簸,你会感受到从身体传来的每一次酸痛和拉伸,汗流夹背和刺骨寒冷,你不会漏掉每一次天气的变化,炎热或寒冷,刮风下雨,你会闻到每一片青草地的泥土味道和花香,每一阵抚过你发稍的微风,每一寸亲吻你肌肤的阳光,这都是坐飞机、开车或者其他的旅行方式所不能够感受到的。



因为骑行就是用身体去感受这个世界。

 

你所有的情绪,崩溃、兴奋、忧伤、欢乐、低落,都会清晰的印刻在你的回忆里。你会清楚从这个城市到下一个小镇之间的距离,有多少个转弯,有多少个上坡下坡。这都是开车或其他方式会被轻易的忽略掉的感受。


骑行的速度是刚刚好的,让你可以慢慢的品味这些旅途当中的细节,一种细水长流的感受。

 

我所向往的旅行是一种很私人的事,我是有私心的,我想有独特的经历,拥有我的独家回忆,是别人所不可复制的。就好比上厕所或者是洗澡睡觉一样,在这个过程当中的时候,我希望可以放下手里每天捆绑我们的社交软件,好好的感受当下。

 

在出发之前有一些网站找到我,希望我能在旅途的过程中做一些直播,条件很诱惑,足以让我们的旅途走得更远。但最后我还是拒绝了,因为我不想在良辰美景摆在我眼前时,第一时间我的反应是掏出我的手机,对着屏幕去分享,那个会让我觉得打扰到了我的生活,那不是我选择骑行这种旅行方式的初衷。




● 骑行没有那么危险,世界也没有想象中可怕

 

我个人觉得现在的主流媒体把骑行这件事有些妖魔化了,比如《转山》这部电影,说实话我看完是有一点生气和失望的,拍得太戏剧化了,让川藏线更像一部夹杂着艳遇的科幻恐怖片,而骑行不过是一种比徒步更快的旅行方式而已。你可以选择你自己的要走的路,小路、大路,或者是别人没有走过的一些路,都能够带给你惊喜。

 

我在书里面也讲过,在越南的山里面遇到的一些比较夸张的事,比如说,在越南的山里遇到一个小男生,可能跟我看对眼了,就起了试图的念头。但是,我必须说,这只是在漫长的旅行中发生的小插曲,它其实是一个意外,而我们不能把这种意外当成是必然,而心生胆怯。

 

很多人都会想,女生去骑行是不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其实并没有,当然我并不是特别建议女生独自骑行,还是会有诸多不便。比如这次我们去了墨西哥,就会有很多人担心治安。墨西哥不是每一寸土地都只有毒品和枪支,倒是满街满巷的博物馆和图书馆,我感受到更多的是热情和友好,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氛围。40天的背包旅行里,我并没有感受到任何可能会对我造成人身伤害的危险。




旅行,就是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大部分人在做旅行计划的时候都会有一种天马行空的幻想,和我当初一样,用乘法来计算。但是实际上路的时候,才知道,有那么多未知的东西,我们没有计算其中。其实我内心里是更想骑行南美洲的,因为切格瓦拉的《摩托日记》和三毛的《万水千山走遍》让我对南美洲那片土地有一种独特的向往。但我们还是决定从北美洲开始骑行,是因为,我想去看一下这个以后我要生活的国家,美国很大,去之前我脑子里对它的印象是,很大,很空,荒芜人烟的感觉,可走完这一路才知道,这广阔天地有这么多值得细细去看的壮丽山河,苏必利尔湖北岸的水天一片,边境水域的原始探险,温哥华岛WCT与世隔绝的海岸栈道,奥林匹克国家公园里隐藏于群山中的宁静湖泊,俄勒冈的蔚蓝海岸,高耸入云的红木国家公园,加州一号公路的旖旎风光......所以一不小心,就在这里耗掉了大部分的时光。

 

当然也有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到了墨西哥之后,我们的旅费也已经所剩无几了。因为北美洲的物价真的很贵,和我想象的很不一样。当初,骑川藏线一个多月花了一千多,东南亚5个月花了大概一万,而这次是带着二十万出发,这一整年我们两个人花了精光,基本没剩,花钱的速度也真的是超出了我的想象。我个人觉得,如果想要开始尝试长途骑行的话,不建议第一次就选择像北美洲这样的地方,因为需要考虑的问题会非常的多。

 

比如我在路上认识很多的骑行者,一开始可能会计划在北美洲骑行三个月,但是会因为超出预算太多,而选择在一个月左右就结束了骑行。例如旧金山,一家普通的酒店住一晚就需要200美金以上,这就会导致很多人选择一天都不待就离开,根本来不及感受到这个城市更多的东西。那么这场旅行就可能会变得非常的窘迫和仓促,我想这应该不是我们所追求的旅行的样子。

我们在这次北美的旅行当中也遇到很多的“意外”,以至于让我们的计划一变再变,会留有一些遗憾,但也可以把这些遗憾留给下一次的旅行。旅行就是这样,你永远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会遇到什么人,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而且变化往往是突如其来的,就像洪水一样,瞬间把你之前所有的东西都打乱了。但可能这种被打乱的结果,甚至会带来更多的惊喜,虽然不是预期的,但或许这样的结果是更美好的。




 旅行这件事,一旦开始就无法停下


我觉得旅行这种东西一旦你能够从中体验到那种前所未有的快感,是很容易爱上甚至上瘾的,这辈子基本上是甩不掉了。脑子里总会想着自己还有哪些地方没有去看过。再加上骑行很慢,我很贪心,每每去到一个地方都不想只待个一两天就离开,想要用更久的时间去真正的感受一个地方。

 

比如这一次我们在墨西哥就待了40天,仅在墨西哥城就玩了两个星期,每天都有很多不同的事情可以做,我甚至会想要在那里生活一年,或者两年,感受一些不一样的东西。但是,时间就这么多,必须要做一些取舍。

 

想去的地方太多,生活让我们不可以一次任性的尝个遍,那我们就排个序,根据时间、经济情况,甚至是家庭状况来做接下来的计划。但我相信我不会停下我的脚步




 与美国先生的故事

 

我和我的先生认识跟骑行还是有一点关系的,因为一个免费招待驴友的网站——沙发客。我要去东南亚骑行之前一个月,我就想先招待一些沙发客体验一下。正好我的先生就给我发来了一个请求,想要让我在成都招待他。

 

他看过我的介绍,就提到他有在越南骑行过两个月的经历,觉得我们应该有很多共同语言,而且用了中英文两个版本来写。我当时本来没办法接待它,看了这请求我心想“切,又是一个想要勾搭中国无知小妹妹的臭老外”,就出于一种教训他的心情回复了他,也用了中英文版本^_^(好胜心爆棚的狮子女啊)。结果很意外,我当时去泸沽湖见我的同伴叶子,就问他要不要绕道到泸沽湖来,我可以在那里接待他。我就这么随便一说,没想到他真的就来了。

 

最后他原来的计划全打乱了,春节一个月一直跟着我,回了家,见了父母,回了老家,见了更多的亲戚,虽然我们那个时候还没有什么,好像已经感觉我们要结婚了似的,才认识不过一个月而已。

 

况且那个时候我马上要去东南亚骑行半年,我每天脑子里都在想,这一路会多么多么的有趣,会遇到怎么样的人发生怎么样的事……各种幻想,所以也没什么心思在经营恋爱这件事情上,这个故事也可以书里面看到更详细的版本吧。



 “蜜年”骑行,与美国先生的磨合

 

这一次旅行,我单方面给它取了个名字叫“蜜年”。我先生不太同意,他觉得一次旅行没有必要取个名字。但我有个想法,我们结婚大概一年半了,在出发之前也在美国办了一场小的婚礼。我们是非常不同的两个人,国籍不同,性格不同;我比较急,他比较慢;我比较爱说话,他比较安静。有时候我们的矛盾还会上升到国家、民族的层面,我觉得我最多的爱国主义情怀都用在了和他在一起的生活当中。所以我们需要这样的一个磨合期来达成一种能够携手共同走下去的共识。

 

在这次北美骑行当中,在我的朋友圈或者是微博上大家能够看到的画面其实都是摘出来最美好的部分,我不会把我们吵架打架的这些东西PO出来,我甚至在气头上的时候会说,我讨厌美国,我讨厌美国人,而且这样的频率可能还不少,但现在回想起来,说这样的话,难勉太过任性和不负责作了,每一对新婚夫妇应该都需要做太多的功课才会明白如何去经营一个家庭吧。所以真心建议,如果要选择骑行这种漫长的旅行方式,最好不要找自己的另一半作为旅伴。

 

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你们需要每天24小时的见面,你无法想象我们多么感恩每天蹲厕所的那个时间,因为那个时间是我们私人的,在那个时候我不需要去面对任何人,我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而且我和我的先生,都是特别有自己的观点的人,我们谈论的每一个话题可能都会有不一样的观点,这一年的相处对于我们来说是一次巨大的考验,但很庆幸的是,虽然不易,但我们撑下来了。

 

虽然我给它取名叫“蜜年”,但其中有很多酸甜苦辣的滋味,甚至回忆起来苦的部分会比甜蜜的部分还要多。回过头来想想,我们把需要磨合的全部集中在了这样的一个时间,那么我们接下来的路或许会更好走一些。所以,无论如何,还是感谢经历吧。



● 美国先生在中国

 

我的先生来到中国是因为,他很喜欢中国文化,甚至是亚洲文化。他非常喜欢《西游记》,手上还纹了个孙悟空,他很喜欢中华传统文化。自己会看《西游记》《三国演义》甚至鲁迅的一些书。但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真正保留下来的传统文化已经不多了,所以他在这方面是有一些失望的。

 

他也很喜欢成都的这种市井生活所带来的烟火气,比如他会在街上跟一些小商小贩聊天,甚至是跟保安拉很久的家常。在某些方面他们身上的人情味似乎比我们还要浓些。




● 中国女人VS美国男人


女人总有个通病,在朋友面前会比较坚强,而且在你不舒服的时候,朋友不是很关心也不会特别介意,但是一旦身边的人换成了另一半,那个矫情劲很自然就会上来。^_^(很坦诚嘛)女孩子谈恋爱的时候总是免不了会偶尔作一下,虽然我是个女汉子,但有时候也是会发嗲的。这种行为在中国男人面前可能还是有用的,但很可惜我的先生是位美国先生。

 

比如他会在你说不舒服的时候让你吃药,头晕就睡觉,想要感冒好的快一点就多喝热水,或者是在你咳嗽的时候让你单独睡不要传染给他……或者我有的时候说话有点扭怩,他就会说“Stop”。当初我们一起看了《撒娇女人最好命》这部电影,他从头恶心到尾,特别是那句“兔兔那么可爱,怎么可以吃兔兔”,让他觉得,中国女人好可怕。

 

在我们刚刚认识的时候,有聊过各自的想法,,都是那种想要过来占便宜或者撩妹之类的一些人^_^(没见世面的时候,思想是多么的偏执啊),他当时也想绝对不要再找中国女人,因为他之前谈过一个台湾的女朋友,觉得对方好像连生活都不能自理,很麻烦。所以当时我们两个都是坚决拒绝和对方国家的人发展恋情的,但真的认识之后发现,我们都不属于对方认为的那种人,所以就有了继续发展的可能性。



● 婆媳关系是门大学问

 

我觉得我还是很幸运的,遇到了一位美国婆婆,这一段婆媳关系,给我的生活带来了非常愉悦的感受。

 

我的美国婆婆是一个非常讲究的一个女人,生活的非常精致,她的房间里面东西可能不多,但是每一个东西非常准确的在它需要在的位置。当然他们也会比较考虑到我的一些感受,比如说他们会因为我一个四川人吃不到红油、辣椒,就主动的提出说他们想吃火锅,然后带我出去搓一顿。

 

他们的厨房是开放式的,干净的甚至看不到一根头发,并且每一个东西在使用过后都会回到它应该在的地方,这是我婆婆给我的感受,同时我也非常尊重她的这种生活方式。所以当我的红油辣椒瘾上来的时候,我会偷偷的做一些事情,比如半夜十二点上楼点一个灯煮方便面吃,或者想要做红油辣椒,都是悄悄的弄完了以后使劲的吹风,因为他们没有抽油烟机这种东西。

 

而且我个人觉得,美国人是真的很会夸人,甚至一开始我真的相信了。一开始听到他们说“哇,你怎么那么漂亮”,会跟我先生说“你去哪里找的这么好的老婆”的时候我真的是相信的,但是后来就发现,他们只是会习惯性的说一些好听的话。他们总能在你身上找到闪光点来夸你,比如说我每次穿一件我婆婆没见过的衣服,她就会说,“Oh,so cute,你是带了一个百宝箱过来吗?怎么每天都会穿一件我没见过的衣服,你是怎么做到的?”

 

我觉得这种夸赞的方式会让生活变得容易很多,经常都会感觉自己受到鼓励,这种温馨的家人之间的互动会让我很想延续下去。,有些话会不太好意思说出口,但实际上当你尝试着张嘴表达出来,把一些比较硬的语言软化一点,就会发现跟周围人的相处也会变得柔和一些,生活会更多的显现出一种包容的状态。

 

所以我会更多的去适应和接受他们的生活方式,而不是去放大自己的一些不适应的情绪,在相处上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反而是我的美国先生和他的中国丈母娘之间的故事可能会更多一些。


 

 美国女婿与中国丈母娘

 

以下为聂小欠的先生丹尼尔现场分享↓


这个故事太长了,就讲一个经典的案例吧,美国人在言语间很喜欢说谢谢,就是“thank you 、please”一类的单词。所以在我的妈妈一天三顿都做非常丰盛的饭菜给我们吃的时候,我都会说很多次的谢谢,真的很感谢她每一次都做的那么丰盛。

 

但是妈妈可能会觉得我说的太多了,觉得家人之间这样子好像有一些陌生,但是这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非常难以改掉的习惯,可能就会需要妈妈来习惯我,当然我也会尽量的少说一些。

 

这只是其中一件每天都会发生的小事而已。




 如何以3000人民币/月 的消费在北美骑行

 

这次骑行北美洲和之前的川藏线、东南亚最大的不同点就在于,图中的住宿费以及吃饭的费用差距。骑行川藏线的时候,从一个小镇到下一个小镇,是完全能够找到旅馆的,在东南亚也是,随意就可以找到4、50一晚的旅店,也完全不需要做饭,路边的小吃和任何的一家餐厅都能够喂饱你。所以前两次骑行的消费是能够压到很低的。

 

可是在美国,普通的旅馆,基本上也要一百美金一晚,也就是将近七百人民币,我认为这个是正常的中国工薪阶层都不太能接受的。特别是我们骑行半年,如果每个月都需要将近2万的住宿开支,那么这次骑行是真的支撑不了多久的。

 

所以,关于在美国骑行我想要分享一点,就是在你骑车的时候如何把每个月的消费控制在3000人民币,我们在经历了很多的弯路之后总结出来,其实是做得到的。


第一,当你们在规划路线的时候,可以去查一个网站叫做“Cycling Adventure”中文翻译过来,应该是“单车冒险”。在这个网站里能够查到他们的实体书店,店里会出售一种防水地图,基本上会有美国各个骑行路线非常详细的地图。

 

你可以从地图上找到所有沿途能够扎营的公园或者是房车公园,甚至路线的规划,路途的公里数,中间会经过的小镇乃至大大小小的超市,所有的信息都可以在一张很小的地图上面找到,这个信息足以让你们在规划路线的时候少走弯路。

 

因为这个信息甚至包括一些骑行栈道,在那里都是骑自行车的爱好者。然后像在华盛顿州、俄勒冈州、加州,会有很多的State Park设置了专用的Hiker-biker site,也就是徒步者和骑行者的专用露营区。这个区域是不需要预定的,规则是先到先得,基本上能够确定每天到达的人都能够入住,带着帐篷就可以。

 

在华盛顿州是按照位置来收费,大概12美金一个帐篷位置,在俄勒冈州大概是6美金一个人,给单人骑行者也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平均下来3、40人民币就可以住一晚,在加州大概是5美金,会更便宜。

 

而且他们的设施还包括一些服务类设施,例如洗手间、淋浴房,另外在露营的场地还会提供一个很长的户外桌子,这个桌子能够摆放你所有做饭的东西,另外还有火圈可以生火,可以花5美金买一捆柴,有些地方也是允许捡柴来烧的。

 

所以我在美国基本就是,白天是骑行者,晚上是家庭主妇,吃饱喝足后钻进帐篷用电脑看电影,这就是我每天骑行的日常,很有柴火味的朴实生活。


当然这是在郊区的时候,在城市里是没有这样能够露营的公园的,比如波特兰、西雅图、旧金山这样寸土寸金的地方,要怎样才能够用很少的花费去完成你的计划,就需要他人的帮助了。



有一个网站叫做“warmshowers”,翻译过来就是热水澡的意思,网站地址是:warmshowers.org,在中国比较少,但在国外是大部分的骑行者都会用到的一个APP。你只需要下载这个APP,它就会自动定位你的位置,然后为你推送在你的附近愿意接待你的招待者。对方可能会给你提供一个很好的住宿条件,甚至招待你的三餐,也可能就是提供一个院子里的一个角落,甚至是一个很破烂的地方。你不需要支付任何的费用就能够获得一个可以停下来休息的地方,并且可以通过这个方式认识很多的不同的人,体会到很多各式各样的生活方式,这其中有很多人会成为我们的朋友,在骑行结束后,还会继续关注和联络。

 

我觉得在这个网站里面有一个概念是,当你去获取到恩惠的时候,你要记得在接下来的某一天,也要去给予,这是一个互相帮助的过程。这种方式能够帮助到一些在做环球骑行或者是长距离骑行的人,能够帮助他们把梦做的更长远一些。

 

所以我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形式,能够帮助那些有梦的人,把做梦的门槛设的更低一些。




一本的话:我们都总有一天会抵达刺此刻心中的目的地,但抵达之后的每一次停留,都是为了下一次更好的开始,我们会继续上路,去往下一个目的地。


这世界太大,大到我们会有好多好多次开始,也会有好多好多的抵达,而途中的经历,就是我们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收获。

 

愿你我都能拥有自己的故事,坦坦荡荡为远方举杯,期待着,总有一天会抵达。






聂小欠和她的美国先生将在2月28日飞往美国,开始他们全新的生活。


也期待着狮子小姐的下一次开始……





长按下方二维码即可购买




点击文末“阅读全文

了解更多“蜜年”骑行的故事!




图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