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婚礼:大家手捧“红宝书”,一起朗诵毛主席语录

婚礼:大家手捧“红宝书”,一起朗诵毛主席语录

发布时间:2021-09-25 04:00:06
作者:口述知青



距离9月17日还有几天了,家里人都在东跑西颠儿地帮我准备各种必需用品,饭盒、脸盆、行李。一天晚上,二姐把我叫到她身旁,拿出了她那块心爱的手表递给我说:“你未来的姐夫要送给我一块表,我和妈商量了,这块表就送给你吧,到农村去看个点也方便。”这是块叫不上名字的外国女式手表,表盘已显得陈旧,只有两个表针,我放到耳边,听到“咔咔”的响声,我知道这表在我们家已经有好多年了,原来是大姐的,大姐出嫁给了二姐。第二天我换了一个表带,高兴地把表戴在手腕上。

戴上了手表,仿佛一下子长了好几岁,自我感觉是大人了,连欲离家惜别的伤感也冲淡了许多。就这样我戴着这块手表和同学们一道,离别了家乡,告别了亲人,走向农村,走向了广阔天地,那年我刚满17岁。

我们插队的地方是个一面靠山的小村庄,零零落落住着百十户人家,我们5个男同学和5个女同学分到了三小队。在队部刚一落定,许多好奇的男男女女就来了,一个个蓬头垢面,还有衣不蔽体的。据说这里原来是一个林木茂盛物产富饶的地方,可不知为何却越来越穷,一个工分只有几分钱,分的口粮吃到5月份就差不多了,所以当社员们看到我戴了手表时,那目光岂止是羡慕,几乎有些惊讶了。

以后的几天中我们几个一直是社员们议论的中心,他们挨个对我们评头论足。提到我时,我不止一次地听到:“他们家一定是干部,有钱,还戴着手表呢!”我听在耳里,美在心里,虽然知道这是误解,却使虚荣心得到了满足。于是干活时无论休息或收工都以我的手表为准了,我也经常用各种机会来表现。每当大队广播喇叭传来电台报时,我都会扬起胳膊:“哎,一分也不差!”队里开会时,我也经常把表撸下来,再上两下弦。


秋收结束了,社员们却乐不起来,这又是一个歉收年。口粮分完后,年近三十的张英要去前马沟相亲,据说是他表嫂在黑龙江的一个远房妹妹。张英不得不厚着脸皮找我们知青借点“装备”,赵智借了他一件衣服,陈俊借了他一条裤子和一双“北京便”,一打扮起来的确精神了不少,起码年轻了10岁。赵智说:“啥也不差了,就差一块表……”张英直瞅我,我没多犹豫就把表摘下来递给了他。隔了一天,美滋滋儿的张英回来了,我们知道有门儿了,晚上张英到小卖店买了半斤白干儿,请我们过了一把瘾。

又过了两天,张英急匆匆地来找我们,原来他表嫂托人带来信,说是姑娘要来看一看,怎么办?既然戏已经演过一次了,只好再借他一次“行头”,衣服、裤子、手表……第二天,我们看到那位姓秦的姑娘了,看上去要比张英老多了,好像没有说的那么年轻。

年底,张英收拾了一下草房把秦姑娘接了过来,我们也参加了一次贫下中农的婚礼。大家拿着“红宝书”,像模像样地念了几段语录,然后就急忙用“八碟八碗”解馋助喜。而我的那块手表则从那天起成了张英的财产,那是他一而再、再而三软磨硬泡的结果,碰巧当时我也等钱急用,便以30元钱暂时“当”给了他,说好过段时间就让我赎回来。

几天后的早上,我们还没起炕,饲养员郭大叔就跑到我们屋说张英他媳妇跑了。我们急忙起身打听究竟,听说是一早姓秦的姑娘就不见了,家里值钱点的东西也都一扫而光,其中也包括那块手表,张英已经到马家沟去找他表嫂了。我们听后感到震惊,无法理解。又过了一天,张英疲惫不堪地回来了,打了一照面便去了黑龙江。过了半个月,还是张英自己回来了,借的钱花光了,人财两空让他老了许多。后来他又去了黑龙江,从那以后,便再没看到张英,直到1970年我离开那个地方也没见他回来,而那块手表也就再没下落……


作者:凌仁楠,来源:百家号“知情人家”,配图:网络。

微信号:snupgzq
公众号:口述知青
 征稿 


征集任何与知青相关的文章、照片、视频、音乐等
欢迎投稿,欢迎参与口述知青故事
投稿邮箱:ssdyazq2014@163.com



图标 相关新闻